新闻资讯

NEWS
D

新闻资讯 NEWS

分类

向报告 绿美广州看我华体会体育大城筑名园

时间 : 2023-03-07 19:54:57

  华体会体育云山叠翠,珠水流光。广州坐拥云山珠水,形成了“山-城-田海”的山水格局,也是城市生态的底蕴所在。

  2018年3月,习参加全国人大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增强发展环境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提高绿色发展水平。近年来,沿着指引的方向,广州牢记嘱托、实干笃行,纵深推进大规模迁移砍伐城市树木问题整改,抓住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机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构建绿美广州生态新格局,让广州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更优美。

  鸡蛋花绽放在枝头,美人蕉露出笑脸;清水平台两边,孩子在欢快戏水,老人在石凳上纳凉……如今的东濠涌已经变成一条深受市民喜爱的生态河。“以前这里是‘晴天金沙江,雨天黑龙江’,下完雨完全就是一条臭水沟,现在成了街坊们的后花园”住在东濠涌边上的陈姨说,“这两年还建起了‘云道’,沿途两旁都是绿水青山的缩影,更美了。”

  现如今,东濠涌治理经验在全市推广,广州生态环境环境持续改善。2022年,广州PM2.5全年天天达标,平均浓度22微克/立方米,华体会体育再创新低,继续在国家中心城市中保持最优;全市147条黑臭水体在全部消除黑臭的基础上,治理成效持续巩固、水岸环境持续提升,20个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累计建设碧道超1000公里,华体会体育大沙河碧道荣获国际风景园林联合会亚非中东地区奖,通过碧道建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整体提升。

  全长8公里的云道将中山纪念堂和白云山连接起来,将羊城的山和水串联起来,云道、绿道、碧道等生态廊道遍布全城,人们在蓝天白云下、青山绿水间游玩、锻炼,真正享受到了良好生态环境带来的民生福祉。

  阳春三月,广州海珠湿地数千株宫粉紫荆争相怒放,共同绘制成一场长达3.2公里的粉色梦境。面积超过1100公顷的海珠湿地是全国超大型城市中罕有的“城央湿地”,也是候鸟迁徙重要通道,通过十年的不断探索与实践,海珠湿地总结出一套具有城央湿地特色的生态修复模式,并在2023年2月成功入选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向世界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的生理念。截至2023年1月,海珠湿地鸟类种数从72种增加到187种,是原来的2.6倍,昆虫种类从66种增加到738种,鱼类从36种增加到64种,生物多样性水平不断提升。

  2021年10月12日,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习主席宣布,本着统筹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启动北京、广州等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2022年7月11日,华南国家植物园在广州正式揭牌,标志着我国一北一南揭牌运行两个国家植物园,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筑梦大城名园,共促万物和谐。站在新的起点上,广州以华南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为统领,高水平建设绿美广州,推动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谱写老城市新活力、华体会体育“四个出新出彩”的绿美新篇章。

  2018年10月,习亲临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视察,的殷殷嘱托和亲切关怀,为黄埔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2018年以来,黄埔区以全面推行河长制为抓手,坚持源头治理、综合治理,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江河安澜”“秀水长清”“人水和谐”成果逐步显现。2020年,全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100%,18条黑臭河涌实现“长制久清”,国考、省考断面(黄埔航道墩头基断面)水质从2019年的Ⅳ类提升到Ⅲ类;全区建成碧道100多公里,“三脉一湾”碧道网络基本形成,“通山达海”的带状河滨公园,串联起沿线优良自然资源和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构建黄埔全域公园城市生态骨架。

  2021年,流经广州科学城、黄埔老城区的乌涌获评全省“十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2022年,贯穿广州科学城的南岗河入选水利部首批“幸福河湖”建设项目。幸福河湖承载着新时代河湖治理的新理念和新目标,作为“大都市化区域小流域治理”的试点,我们着力在河湖治理、城市发展、人的需求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创新。

  下一步,我们将以更高标准打好碧水保卫战,加快河涌整治、雨污分流改造等领域51个水务工程建设进度,持续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华体会体育努力打造更多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美丽幸福河湖。

  春日暖阳普照羊城,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作为全国首批两座国家植物园之一,华南国家植物园的设立赋予了广州新的光荣使命。

  作为一名林业园林人,我欣喜万分,倍感振奋、倍增动力。牢记的殷殷嘱托,广州将全力以赴,做好建设华南国家植物园的答卷。华体会体育

  首先,对标最高最好最优,我们与中科院华南植物园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方案》,做好谋篇布局。

  其次,破解困扰华南国家植物园的历史遗留用地问题,现已完成园内全部365亩用地清场腾退。

  第三,让科研创新更有深度。华南国家植物园联合申报的“植物多样性与特色经济作物”全国重点实验室已获批建设,并与广州市合作共建华南植物园资源研发中心,围绕行业热点难点开展科技攻关。

  第四,我们正逐步构建全域覆盖、功能互补、错落有致的“1+3+N”城园融合体系,让华南国家植物园“走出园、融入城”,实现城市与国家植物园的空间、科研和科普融合。

  最后,华南国家植物园将向广州市提供1500种经济植物推广应用,并为广州提供强有力的科研和成果转化保障,促进和带动行业经济发展,推动生态文明之花在南粤大地绽放。

  环境监测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支撑,作为广州市的生态环境监测一线专业技术人员,五年来,我们始终牢记的嘱托,积极干事创业,守护“广州蓝”。

  为此,我们建立健全广州市大气环境监测网络,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增加1倍;大力提升监测基础能力,构建起广州塔垂直梯度监测网、细颗粒物(PM2.5)和挥发性有机物组分监测网、温室气体试点监测网,不断补齐污染物垂直分布和大气组分监测的短板;构建服务型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参与各类创新平台的建设,承担国家、省、市多个科技专项,不断开展生态环境领域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持续开展臭氧、氮氧化物和细颗粒物(PM2.5)协同控制,动态更新细颗粒物(PM2.5)来源解析结果,长期开展臭氧成因研究,为广州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供技术支持。

  2022年,广州市全年细颗粒物(PM2.5)每天达标,浓度22微克/立方米,再创新低;空气质量优等级天数同比增加50天;二氧化氮连续三年稳定达标,浓度创历史新低。今年将继续加强对臭氧污染机理的研究,遏制臭氧浓度的上升趋势,力争空气质量全面达标,努力为广州高质量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提供坚实生态环境保障。

  近五年来,广州在城市公园建设方面开展了很多尝试。2022年初开始,广州对具备条件的24个公园绿地草坪进行开放,供市民游客搭帐篷、休闲游玩,受到充分认可和广泛点赞。我最大的感受有两点:

  一是市民群众对城市公园有了更多期待。尤其是近几年,老百姓渴望走进大自然,享受大自然。家门口的公园,就是市民最接近自然的地方。针对公园绿地封闭式管理景观草坪开不开放,我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人多导致草坪不堪重负严重退化怎么办,垃圾增多卫生状况堪忧怎么办等。最终,我们统一思想,变“为了绿化管群众”为“为了群众管绿化”。我们科学划定开放区域并做好管养,积极征求民意并提升服务品质,创新模式打造优质空间,丰富游玩体验,受到市民游客的喜爱。

  二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需久久为功。就像广州动物园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常年坚持野生动物保护和生态建设,不断壮大人工种群,为野外资源恢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园现有300多种5000多头(只)野生动物,仅2022年就繁殖野生动物64种536只,园内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海南坡鹿种群达21只,是国内最大的人工种群。

  不论是安放在草地上的一顶顶帐篷,还是动物园里悠然自得的动物朋友,我们相信走出的每一步都是为人民共享生态文明成果理念的具体实践。

  九元航空夏秋航季多条新航线;深圳如意路嶂背立交主线桥现浇箱梁开始浇筑

  九元航空夏秋航季多条新航线;深圳如意路嶂背立交主线桥现浇箱梁开始浇筑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Copyright © 2012-2024 BWIN·必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网站导航